湖北日報訊 記者郭習松 通訊員劉學華 王磊
世紀之交,面對市場轉型的嚴峻考驗,我省供銷系統實施了以“兩轉”(企業轉體制、職工轉身份)為重點的“生存型”改革;近年來又實施了以“兩合”(整合與聯合)為主要內容的“發展型”改革。以市場為導向,大膽創新機制體制,全省供銷系統活力迸發。
創新機制,基層社活力迸發
這個中秋,返鄉探親的紅安小伙餘洋驚喜發現,父親餘耀林在老家太平橋鎮上竟有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
父親是鎮供銷社職工。多年來,一家三口蝸居在上世紀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房子早成危房。
去年,鎮供銷社在縣社和國資、國土等部門支持下,大膽引進開發商開發,採取賣“天”不賣“地”的做法,即一樓門面仍屬供銷社,涉及的7戶職工得還建房,其餘部分歸開發商銷售自得。
“既保證資產不流失,又能在無力投入情況下,很快改變職工的住房窘境。”太平橋鎮供銷社主任陳順民感嘆,思想一解放,就解決了多年的心病。
麻城市中館驛鎮供銷社也沒閑著,今年引進樂兒美超市,原地重建了一棟4層樓的供銷民生廣場。8月26日營業以來,日營業額高達1.5萬元,是原來門面的30倍。
省供銷社負責人介紹,今年是全省“基層社建設年”,省供銷社已籌集2000多萬元資金,圍繞3年恢復、發展70%基層社目標,試點完善縣以下供銷社組織體系。
貼近三農,與農民聯手拓市場
“多虧了縣供銷社為我們領頭,現在我們村的食用菌產業越做越大!”8月底,記者到沙洋縣高陽鎮採訪時,垢冢村支書李清泉感激地說。
垢冢村是高陽鎮有名的食用菌專業村,但分散的種養方式以及低水平的菇棚,制約了產業發展。2008年,縣供銷社果斷出手,聯合全村專業戶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實行規劃、技術、原材料(菌種)、銷售、品牌“五統一分”管理,產品暢銷全國,戶均增收2.8萬元,全村也走上了“優質稻種植—稻草養牛—牛糞種菇—菇料再還田及蔬果苗木種植”的循環農業發展之路。
“供銷社的傳統業務是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但在改革實踐中,供銷社已深入田間地頭,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直接參与到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民聯手拓展市場,深受農民歡迎。”省供銷社主任趙東風介紹,近年來各級供銷系統深入生產服務一線,已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1446家,擁有著名商標15個。
紅安大布便是其中生動一例。2010年,瞅準紅色旅游商機,紅安縣華家河鎮供銷社主任吳恆祥在縣社指導下,組織12個織布農戶創辦將軍紅土布織錦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該社輻射華家河鎮36個村及周邊,織布婦女年純收入8000元以上。
打破界限,探索多元聯合發展
5日,荊門市東方百貨大廈裝飾一新開門迎客。調整升級後的三大賣場層次更加分明,顧客不出大廈便可實現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消費。不僅如此,此次改造升級還打破傳統店面單一的銷售模式,依托“東方E購商城”,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銷售。中秋3天小長假,全大廈銷售業績增了三成。
爆棚的人氣,讓首次進駐荊門的珠寶名品周生生廠方代表充滿信心,也同時感到詫異:如此時尚大氣的現代賣場竟然是荊門市供銷社旗下的全資企業。
對此,荊門市供銷社主任卻運新見怪不怪:“如今,供銷社早已走出三尺櫃臺,融入現代商貿流通。”過去一年,該社旗下的東方百貨和金城集團分別圍繞百貨、家電、超市、再生資源回收、美食等業態高速發展,去年分別實現購銷總額50.6億元、25.3億元。
“以市場之手,打破業態界限,探索多元化聯合發展。”趙東風透露,當前全省供銷系統正著力打造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用品四大現代網絡體系。目前,以實施縣級社振興發展戰略為標誌的“三級四有”基層組織體系基本完善,以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建設為標誌的農資、棉花、日用消費品、煙花爆竹、農副產品、再生資源流通主渠道作用基本體現,以村級綜合服務社、新型莊稼醫院和通村商務信息化建設為標誌的為農綜合服務平臺基本組建,以“五大集團、十大股份、十大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戰略為標誌的全省供銷社市場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原標題:市場導向,供銷社活力迸發)
- Dec 19 Fri 2014 20:07
市場導向,供銷社活力迸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